三正瑞安居持續獲得市場認可
2019.11.30
第四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圓滿落幕,探尋智慧未來煥新路徑 ?
三正瑞安居持續獲得市場認可 ?
??
??
?諾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發表《穿越全球不確定性的迷霧》專題演講。?
?
??
11月4日,以“向未來?賦新生”為主題的2019第四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在鳳崗天安數碼城T5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行。來自國內外的知名經濟學家、創新企業領袖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慧技術的現在與未來,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把握時代先機。
會上,由鳳崗天安數碼城牽頭發起的“人工智能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該中心成立后,將整合人工智能前沿研究資源和產業化土壤,立足人工智能特色小鎮,在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技術加速落地的同時,也為莞深企業轉型升級開辟新的路徑。
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是天安數碼城集團的品牌活動,是集結了當今國內外最新經濟趨勢、創新技術、知名創投機構、高新科技企業交流的平臺,也是業界影響力最為廣泛的年度盛會之一。本屆大會的舉辦,旨在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全新的發展格局下,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視角,探索產業革新與進階的全新路徑,推動前沿技術成果與產業深度融合,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建設。
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卓慶、鳳崗鎮委書記張耀洪、天安數碼城集團總裁杜燦生、天安數碼城集團常務副總裁鄭洪權等領導出席活動。
聚焦新興技術應用與產業化
2019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加速。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正式發布,這份重磅文件不僅標志著深圳迎來了新的戰略定位,也預示著臨深的東莞、惠州等城市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同時,東莞也成為全省唯一一個以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為主題的實驗區。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興技術如何真正落地?傳統產業如何煥新升級?企業又如何把握新的機遇?帶著這些疑問,本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正式拉開帷幕。會上,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爾斯·彼得·漢森、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樊綱、前特斯拉CTO&聯合創始人J.B.Straubel、賽富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智能存儲公司英韌科技董事長&創始人吳子寧、乂學教育-松鼠AI聯合創始人&CEO周偉、世界著名自動駕駛獨角獸AutoX創始人&董事長肖健雄、獵戶星空首席戰略官王兵、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CTO冷曉琨、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深圳芯片重點實驗室主任何進先生等知名經濟學家、創新企業領袖分別通過主題演講和對話等形式,帶來了關于經濟、技術、產業的全新理念和觀點。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走向縱深,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各場景的應用模式與應用路徑,逐漸成為科技、產業、資本等各界共同關注和推動的核心話題。天安數碼城集團總裁杜燦生表示,“我們以未來的名義,齊聚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地帶,與先行者同行,共同分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和觀點,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感受企業創新的成果,探尋未來全新的道路。”
三正瑞安居持續獲得市場認可
三正瑞安居位于鳳崗鎮雁田,地處深圳大運中心戰略要地,距深圳約3公里。東臨東深二路、博深高速,無縫對接深圳關內外,約10分鐘即享龍崗及平湖中心千億配套,往返暢通自如。
三正瑞安居為三正地產深耕鳳崗的傳承之作,與天安數碼城、京東智能新城毗鄰而居,以近水樓臺之姿,優享智匯大城生活。三正瑞安居屬高精尖人才聚居區,高端人居建筑,高品質物業服務。
三正瑞安居與天安數碼城T5一墻之隔,智庫擔當。150萬平米產業大城天安T5,集總部群落、產業大廈、商務配套于一體,全部建成后年產值有望超300億元,年創稅收達25-30億元,預計可入駐企業約1200家,提供近4萬個崗位,屆時三正瑞安居將成高新科技人才聚居區,坐享巨大人口紅利。
三正瑞安居與京東智能新城近在咫尺,潛力共睹。京東智能新城,招商面積達200萬平米,投資超300億。集電子商務、智能制造、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于一身,是京東未來在南方布局的核心和利潤中心,建成投產后將引進企業約3000多家,預計年產值達400億,年稅收達30億。三正瑞安居緊跟智能化潮流,將執掌置業新趨勢。
■ 精彩觀點
諾獎得主拉爾斯·彼得·漢森:穿越全球不確定性的迷霧
11月4日,在2019第四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上,漢森教授根據其近期研究成果,發表了《氣候變化:不確定性與經濟政策》的演講。“在經濟學的研究中,有很多的理論我們都無法用研究去完整解釋。”漢森指出,對于經濟學中的量化分析,一方面不應當“因噎廢食”,同時應當更加明確其局限性所在。
197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在他的獲獎演說中曾經強調:“只要公眾有所期望,就會有人假裝或相信他們無所不能,能滿足大眾的額外需求,這實際上超出了他們能力的范圍。”這也是漢森在演講引入階段所拋出問題的本質:氣候、經濟、政策的諸多不確定性,讓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具有不確定性,而且不同因素對事物的影響機制和互動關系還有待探索。而隨著環境和氣候因素正在經濟決策中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漢森和他的研究團隊在近期的研究中,將氣候因素加入到資本、資源和經濟產出的互動關系中。
他們提出了全新的理論框架:資源會影響氣候,氣候會損壞資本。由此出發,更廣泛的不確定性因素將被整合到決策理論中,從碳的社會成本角度來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影響。在這種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碳排放量成為當今人類對環境影響判斷的主要依據之一。“氣候學家和政界許多人主張將碳預算方法作為一種簡化的方法來構建環境損害的討論框架,并對由于氣候影響而產生的累計碳排放實施限制的設計。”漢森表示,碳排放量的控制體系仍然面臨不確定性。
漢森認為,對于碳排放量的研究,需要更加明確的動態模型,將經濟損害納入經濟環境的社會成本,衡量氣候變化對經濟環境的影響。“在建立碳排放模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變量。”漢森認為,這些信息都是判斷的重要依據,把這些依據都納入到考量的范圍,才能更好地作出政策決定,“但越來越多的因素,也催生出更多的不確定性結果。”
漢森表示,不確定性在經濟活動中長期存在,在做決策時,如果只是關注確定的因素而忽略不確定性,決策的方向和事實發展的方向必然存在明顯偏差,這將會導致在未來調整的代價變得越來越大。
特斯拉聯合創始人斯特勞貝爾:電動車將很快取代燃油車
作為新能源車行業的先驅者,特斯拉的發展軌跡被很多人視為整個新能源車行業發展的縮影。在11月4日舉辦的2019第四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上,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前CTO、現任特斯拉高級顧問J.B.Straubel對特斯拉的發展歷程做了詳細梳理。
與絕大多數車企發展新能源車目的一樣,特斯拉成立之初的核心目標,就是解決傳統燃油汽車尾氣排放問題。特斯拉在發展初期,便洞察了新能源車產品的核心是動力電池。“很多人覺得新能源車性能一般,不愿意開這樣的車,這是早期的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緩慢的原因。”斯特勞貝爾表示,彼時動力電池制約了新能源車的發展,而在認識到這一問題后,特斯拉開始嘗試用性能更高的鋰離子電池代替原有的鉛酸電池。這為特斯拉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同時也為電動車行業開拓出了全新發展方向。
然而特斯拉的發展也同樣存在諸多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成本和產能兩大方面。斯特勞貝爾坦言,在model X推出后,特斯拉面臨著較大成本問題。model X昂貴的售價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面對此問題,特斯拉決定推出更平價的車型model 3。model 3的推出對于特斯拉解決成本較高的問題卓有成效,新車型在還未正式上市時,便受到消費者熱烈追捧。然而,這卻為其帶來了新的問題——產能緊缺。
斯特勞貝爾表示,為解決產能問題,眼下特斯拉正不斷優化現有產能,提升效率。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建設新的生產基地。“在中國,我們在上海地區建立了辦公室,我們打算在未來幾個月內就用中國的工廠制造出我們的成品車。”斯特勞貝爾表示。盡管遇到各種問題,但斯特勞貝爾依然對新能源車的發展充滿信心。在他看來,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是大勢所趨,而這一天真正到來并不需要太久,可能就在10-20年之內。?
?
3月20日,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2018年度會員大會暨第四屆中國(廣東)縣域房地產發展論壇在廣東佛山舉行。經專家組的綜...